CH
  • EN
  • CH
首页 协会动态 行业资讯
[重磅嘉宾揭晓] 第四届创新药高峰论坛暨免疫治疗新药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 2022-05-27 14:06:01
来源:瑞博生命科学

截图20220527132742.png

截图20220527132833.png

截图20220527132912.png

截图20220527133300.png

李斌教授是二级研究员、余㵑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免疫学杰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课题组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免疫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上海生物医药分会会长、PENN Medicine China Club 副会长;Science Bulletin 副主编 (2018)、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编委 (2018)、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执行副主编(2020)、 JGG 编委 (2020)


主要研究方向: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先后承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3项) 、中美及中波国际合作项目等;2009年回国以来,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 IMMUNITY、NAT IMMUNOL、NAT METAB、 PNAS、JBC、J Immunol cutting edge等发表FOXP3+Treg领域一系列相关通讯及共同通讯论文多篇。

截图20220527133348.png

俞飚教授现任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碳水化合物组织(ICO)中国代表、中国化学会糖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等。                                                                                       

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聚糖和糖缀合物,如:动物糖胺聚糖和细菌胞外聚糖、微生物抗生素、植物和海洋糖苷等的全合成、合成方法学和化学生物学。                                                                                               


俞飚教授长期专注于糖的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他带领的团队发明的以糖基三氟乙酰亚胺酯为给体的糖苷化方法是目前复杂聚糖和糖缀合物合成的通用方法,已被全球近百家实验室成功应用,被称为催化糖苷化的三个里程碑之一;以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为给体的金催化糖苷化方法,实现了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特殊糖苷键的构建,被称为俞氏糖苷化反应。此外,还完成了大量复杂天然糖缀合物的全合成;更正了文献中的错误结构;完成了对一类细菌脂多糖O-抗原128聚糖的合成,这是迄今化学合成的线性最长聚糖;对聚糖和糖苷分子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开展了合作研究,阐明了Hoodia皂苷通过激活GPR119受体来控制食欲和治疗糖尿病的机理,研发了糖基化雷公藤内酯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等。相关成果已发表论文近300篇;获授权专利24件,实施专利7件。担任Adv. Carbohydr. Chem. Biochem.等7个专业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及Chin. J. Chem.(中国化学)副主编。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自然科学牡丹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礼来杰出科研奖、张树政糖科学奖杰出成就奖、洪堡研究奖、惠斯勒糖化学奖等荣誉。

截图20220527133500.png

鲁林荣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免疫学 T细胞生物学 免疫调节 肿瘤免疫 自身免疫病.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免疫细胞分会副会长,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Associate Editor,CMI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JCEI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和《中国免疫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在国际著名刊物如 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 J. Exp. Med., PNAS和BLOOD 等杂志发表学术研究和综述论文六十余篇。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6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2018年被聘为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

截图20220527133607.png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


尹芝南教授任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  2007年3月起被聘任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同年9月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8年3月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评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2013年被评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7月起作为广东省第四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被引进到暨南大学筹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并出任院长,2014年荣获中国侨联“第五届侨界贡献奖”,2018年荣获中国侨联侨界贡献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9年被聘为珠海人民医院学术总监。                                     

主要研究方向为γδ T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肿瘤免疫、肝炎和肠道菌群调控中的作用,并开展γδ T细胞治疗肿瘤、肝炎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Immunology, JEM,JCI ,CMI,Hepat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文章65篇,2014-2020连续7年上榜爱思唯尔高被引作者。同时,还担任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截图20220527133714.png

叶丽林教授任全军免疫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学及病毒免疫学。

截图20220527133813.png

蒋争凡教授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


研究领域是“感染-免疫-肿瘤”及其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以通讯作者在“Cell”、“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和“PNAS”等发表多篇科研论文。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2013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获“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2016年获基金委“创新团队”支持。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2010-2017)、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  

             

天然免疫是抵抗感染与肿瘤的第一道防线。识别细胞内DNA的cGAS-STING通路对抗病毒和抗肿瘤的免疫监视及治疗至关重要。蒋争凡实验室是发现STING蛋白重要功能的三个实验室之一(命名为ERIS,PNAS, 2009),并对其生理学功能及其调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STING二聚化及激活的转录因子NFkB和STAT6对感染免疫反应非常重要(PNAS, 2009;JI, 2017a;Cell, 2011);硫酸化糖胺聚糖是STING活化必需的第二类配体及STING高尔基体转运的原因(Immunity, 2021);STING通过形成“相分离器”调节天然免疫(Nature Cell Biology, 2021);Caspases负调控天然免疫反应,包括炎症小体活化的Caspases(Immunity, 2017;JI, 2017b)及凋亡活化的Caspases(Molecular Cell, 2019),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并保证细胞凋亡“免疫沉默”;锰离子对于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都非常重要(Immunity, 2018;PNAS, 2021),Mn2+还是细胞内cGAS的第二个激活剂,以独特方式激活cGAS (Cell Reports, 2020),以此为基础发明了可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锰佐剂(CMI, 2021)及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锰免疗法”(Cell Research, 2020);发现3'3'-cGA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Cell Research, 2015)。此外,发现PCBPs-AIP4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负调控天然免疫关键分子MAVS降低或避免RNA病毒感染引发的过度反应(Nature Immunology, 2009; Cell Research, 2012)以及NEMO-IKKα/β对于RIG-I-MAVS通路中激活TBK1/IKKε至关重要(PLoS Pathogens, 2017)。

截图20220527133952.png

马连东博士于2018年加入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裁兼开拓药业研究院院长。他主要负责早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带领Kintor研发团队完成了8个IND项目和3个临床开发项目,包括在巴西领导COVID-19Ⅲ期临床研究,和在中国、美国进行Ⅲ期IND申报以及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紧急使用权申报和批准。在加入开拓之前,他在礼来公司肿瘤科做了20年的高级研究员。他领导并参与了礼来的10多个肿瘤药物发现项目,包括4个临床候选药物,其中药物转运抑制剂LY335979和JAK2小分子抑制剂甘地替尼(Gandotinib /LY2784544)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截图20220527134211.pn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234.png

截图20220527134329.png

截图20220527134500.pn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522.pn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544.pn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605.pn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622.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641.jpg

截图20220527134718.pn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735.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750.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804.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822.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837.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853.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911.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927.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4944.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5001.jpg

微信图片_20220527135013.jpg

截图20220527135106.png